Industry Application
我國已經跨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成為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如何更好地加強水上運輸監管設施的建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保障經濟的持續發展,成為港航部門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陸路交通逐步顯現物流運量瓶頸,提高水運效率,改善水運監管環境逐步成為沿江各城市的發展戰略。在傳統“黃金水道”的長三角和運河沿線地區,各個主要城市都在制定雄心勃勃的“水運強市”、“數字港航”工程計劃,充分發揮其內河航運的優勢,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高經濟社會的綜合競爭力,以利于進一步支持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在實際業務環境中,信息技術獲得了廣泛和深遠的應用。各個內河港航城市均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快信息網絡化建設步伐和科技投入力度,例如建立健全整個航區的船舶中心數據庫,依據港航管理業務實現船舶年審、進出港簽證、稽征繳費、現場監管、信息綜合利用等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動態管理。這些依靠先進信息技術的系統應用,實現了不停航檢查,打破了“屬地管理”的傳統模式,為打造“數字港航”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在這些系統的現場監管模塊中,仍然采用人工錄入船名船號的采集方式。如果出現船名船號被遮蓋、夜間看不清、船舶流量過大及操作者困乏的狀況,這就可能造成船名船號無法實現自動識別,成為打造“數字港航”的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