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
背景需求
傳統方式:視頻監控、視頻追蹤、管理效率低
特點:特點:被動安防、無法做到實時處理、事后追責、工作量極大、智能化低
對于各種人員、車輛、物資的行為分析,大數據統計,可視化展示,人工智能,更是信息化發達程度的直接體現,實現跨平臺多終端管理
用戶價值
1. 解決對生產、安裝兩個企業的質量監督問題
2. 提高領導、管理人員對安防管理工作的認識與把控能力
3. 系統實現設施自檢,實時發現異常
4. 節約報警時間,預警功能高
5. 管理中心多能化,一套軟件,全方位控制
6. 減少管理成本,使管理更加精簡有效
設計原則
融合性
改變傳統方式,融合門禁、視頻、數據等獨立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拓展性
采用模塊化設計,根據用戶需求,集成增強功能系統模塊。
開放性
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定制二次開發接口,方便用戶后期靈活拓展業務、集成第三方業務平臺,提供高品質開發支持。
穩定性
合理設置系統軟、硬件架構,采取雙備份,支持7×24小時穩定運行。
簡易性
操作流程明晰、高效,用戶界面簡潔、友好,簡易操作,無需復雜配置、長時間培訓。
經濟性
抗干擾部署,兼容現場音視頻等外設,降低集成成本。
系統簡介
系統組成
硬件部分
電子標簽
系統部署在盡量避免對已有設備和布線環境干擾的同時,還應盡可能多的兼容現有音視頻相關外圍設備,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各類系統、設備,降低集成成本。
定位基站
負責搜集電子標簽主動向外發送的無線信號,本身定位基站也擁有在地圖系統內的坐標,通過定位算法,可以計算出定位對象的位置;通過定位引擎,結合業務流,可以實現各種行為的分析。
服務器
處理各種數據,以及運行區域定位系統各個部分的軟件組件。
軟件部分
數據搜集器
數據搜集器,負責與定位基站建立網絡連接,接收字節數組,根據奔騮科技通訊協議,解析數據,提交給服務器程序。
服務器程序
接收數據搜集器傳過來的定位數據,加載進服務器定位引擎模塊,根據場景規劃,運算得出定位對象具體位置。加載具體業務流,根據定位數據,生成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以及行為分析數據,發布消息。
系統原理
第一步 獲取標簽和基站間的距離
第二步 計算標簽坐標
定位詳解
房間級存在性檢測
每個房間只放一個定位基站,此時作存在性檢測。
隧道型一維定位
直線上放置兩臺基站,就會在一維空間上做定位處理。
多片區二維定位
在一個區域內,有至少三個基站搜集到電子標簽的數據,就會作多片區二維定位。